本文刊登于《中国电梯》杂志2024年第2期
作者:郑新兴,黎清健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阳江检测院
电梯门系统事故是较为常见、较为危险的电梯事故,主要形式有剪切事故、碰撞事故、坠落井道事故。据统计,80%以上的电梯故障和70%以上的电梯事故都发生在门系统上[1]。因此,门系统上安全装置的性能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一则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电梯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失效案例,并对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
笔者在对某小区的一台2019年7月制造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时发现,电梯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失效,轿门关门到位后轿门锁钩与锁钩座未啮合,锁紧限制作用失效,如图1所示。
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第5.3.15.2条要求:“为了限制轿厢内人员开启轿门,应提供措施使轿厢在开门区域之外时,在开门限制装置处施加1000N的力,轿门开启不能超过50 mm。”该条要求的目的是防止电梯在困人的情况下,轿内人员盲目扒门自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第6.11项要求:“应当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当轿厢停在开锁区域外时,能够防止轿厢内的人员打开轿门离开轿厢。”
该电梯轿门开门限制装置不能对轿门起到有效锁紧的作用,存在发生剪切事故、坠落井道事故的风险。
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属于轿门系合装置(如图2所示,是由底板、系合杆、动刀片、平衡刀片、转动臂、锁钩、锁钩座、限位螺栓、导向架、拉绳组成的整体联动结构)的一部分,其结构主要包括锁钩和锁钩座。当轿厢在开锁区域(轿厢停靠层站时在地坎上、下延伸的一段区域,当轿厢在此区域内时门锁方能打开,使开门机动作,驱动轿门、层门开启[2])内,轿门开门时动刀片推动层门动滚轮转动打开层门锁,轿门带动层门一起运动。此时层门静滚轮反作用力于动刀片,通过平衡四连杆机构(由动刀片、平衡刀片、转动臂组成)使锁钩往上提,脱离锁钩座,打开轿门。当层门关门到位后,层门动滚轮和系合装置的动刀片分离,锁钩会在重力以及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锁钩座啮合,从而达到锁紧轿门的目的。
锁钩会在重力以及弹簧力的双重作用下与锁钩座啮合,首先对轿门系合装置背面的辅助弹簧(见图3)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同类型检验合格的轿门系合装置的辅助弹簧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试验,发现该系合装置的辅助弹簧不存在“压并圈”现象,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弹性良好。由此可排除弹簧形变导致锁钩啮合失效。
再对维保单位拆下来的轿门系合装置进行分析。发现由动刀片、平衡刀片、转动臂组成的平衡四连杆机构转动不灵活,存在卡阻情况,转动臂转动支点及铰接处存在明显锈迹,如图4所示。随后对其进行除锈润滑后,卡阻情况基本消除,能够正常转动。
为了进一步查明原因,将除锈润滑后的旧轿门系合装置和新轿门系合装置进行对比(新旧系合装置均拆除后面的辅助弹簧,排除弹簧力的干扰)发现,旧系合装置的锁钩在重力的作用下仅转动至水平位置,可满足使用要求;而新系合装置的锁钩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转动至水平位置下方(锁紧时啮合冗余量更好),且转动更灵活,性能更佳,如图5所示。
由此可见,旧系合装置在除锈润滑后虽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却不能够完全恢复至出厂时的状态。因此对于旧系合装置,需要维保人员进行定期润滑和重点监控,当再次出现锈迹时必须及时除锈,否则在铰接处容易再次发生转动卡阻现象。
在本文中,笔者对某品牌电梯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在定期检验中发现的故障隐患进行了分析。通过认真查阅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认为电梯维保人员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缺乏对轿门系合装置的检查调整,对铰接处的转轴没有定期润滑,由此导致其平衡四连杆机构转动卡阻,在轿门关门到位后锁钩与锁钩座未能啮合,不能有效锁紧,造成电梯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失效。另外,如果轿门开门限制装置锁钩啮合深度调整不当,容易出现开门故障。开门时平衡四连杆机构不能正常使锁钩脱离锁钩座,从而造成困人现象。因此存在个别维保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为了个人方便,人为将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锁钩或锁钩座拆除的现象。
为确保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安全性能和维保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结构相似的轿门开门限制装置起到警示作用。
1)维保单位应加强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在日常维护保养时,应根据电梯厂家的要求对轿门开门限制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2)使用单位应落实管理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维护保养过程的监督,并在维护保养单上签字确认,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3)检验机构严格把关,对于电梯井道潮湿或运载有潮湿腐蚀货物的电梯,应特别仔细地观察系合装置平衡四连杆机构转动臂的转动支点及铰接处的锈蚀和转动情况,发现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存在失效隐患应及时要求使用单位停梯整改,并及时将隐患情况上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来源:《中国电梯》杂志